一、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技术演进的范式转变
以 Transformer 架构为基础的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走向新范式,展现出规模可扩展、多任务适应及能力可塑的特征。模型研发聚焦算法理论融合与改造,深挖架构潜力,如 OpenAI o1 模型提升复杂任务性能,非 Transformer 模型也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
(二)工程化迈入新阶段
工程化技术助力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工具链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开发工具链加速模型技术迭代,应用工具链拓展应用广度,两者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工程化进入产业化阶段,降低开发门槛,提升智能应用性能与用户体验。
(三)安全治理工作紧密推进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升温,各经济体治理体系渐明晰,秉持 “负责任” 与普惠发展理念,我国积极参与并提出多项倡议与计划。同时,安全前瞻研究与产业实践结合,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各国通过推出测试平台、工具集等,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四)产业发展迎来新动能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增长,大模型的涌现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是主要驱动力。大模型领域投融资活跃,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且创新高,独角兽企业增多,部分已成功上市,垂直行业赛道将成为创新重点。
二、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趋势
(一)基础模型的快速演进
- 语言大模型
- 能力显著提升,上下文窗口扩展、知识密度增强、采用 MoE 架构及强化学习融入思维链等技术,使模型在文本处理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更佳。
- 面临挑战,如逻辑推理泛化能力待强化、幻觉问题难以消除、训练成本偏高等,针对这些问题,业界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思路。
- 视觉大模型
- Transformer 架构在视觉领域应用广泛,如 ViT 模型,但仍面临计算资源需求高、数据依赖性强、自监督学习挑战及部署推理加速等问题。
- 扩散模型在图像生成领域优势明显,头部厂商持续提升其能力,但在推理速度、幻觉问题和评估指标方面有待改进。
- 多模态模型
- 融合多种数据类型,通过多模态理解和生成模型实现跨模态处理,包括基于语言大模型底座与外部专家模型结合,以及端到端统一多模态架构等技术路线。
(二)计算平台与模型的协同创新
- 模型创新依赖先进计算平台,大模型发展促使计算平台升级,强调软硬件协同发展,以满足其复杂实验和迭代需求。
- 框架发展呈现新态势,PyTorch 主导学术界,国产框架崛起并向垂直领域渗透。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成为框架优化重点,百度飞桨等框架在分布式训练能力上取得突破。
- 芯片加速迭代,大模型计算特性推动芯片架构定制化、存储与互联优化及软硬协同升级,英伟达垄断格局受到挑战,AMD、英特尔等半导体巨头及芯片初创企业纷纷布局,量子等前沿技术也在探索与大模型结合的可能性。
(三)工具链完善加速研发应用
- 模型训练工具升级,加速模型生产质效变革,多种训练加速技术提升效率,参数高效微调成为主流,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模型适应性。
- 模型推理工具优化,提升部署推理效能,模型压缩技术不断演进,推理引擎创新发展,模型与推理工具协同优化,降低时延,提高吞吐。
- 应用开发工具平台化,助力智能应用开发,整合开发工具与框架,简化流程,激发开发需求,降低门槛,适应不同开发能力用户,拓展模型应用场景。
(四)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的关键作用
- 多模态数据集对模型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随着大模型发展,其需求愈发凸显,数据工程涵盖全生命周期,需确保数据质量、安全与合规。
- 数据预处理技术向多模态融合、智能化、实时性和边缘计算方向发展,提升模型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
- 高水平数据标注成为趋势,自动化、智能化标注工具涌现,多模态标注融合、持续学习反馈机制及跨学科融合提升标注质量与效率。
- 质量评估注重多方面指标,评估与反馈机制融合,多模态评估框架发展,偏差与公平性评估受重视,动态监控体系完善,保障数据质量。
- 合成数据有望解决数据瓶颈,其技术不断进化,包括模型深度进化、多模态合成能力提升、与强化学习融合及隐私保护增强,应用领域广泛。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情况
(一)赋能的阶段性特征
- 大模型应用在企业侧注重专业定制与效益反馈,在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民生领域和制造业等展现变革潜力,但在实时生产环节应用较慢。
- 消费侧应用强调普惠适用与创意生成,对话助手热度高且创新应用涌现,用户需求转向多模式内容生成与编辑。
- 应用在产业链呈现 “两端快、中间慢” 特征,研发设计和运营服务环节落地快,生产制造环节面临挑战,但在部分领域已有成熟应用。
- 消费品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产品创新、精准营销与智能客服,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购物体验,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 原材料行业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资源勘探开发智能化、生产流程优化与节能减排、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回收,促进传统产业变革。
(二)重点行业的深度应用
- 消费品行业
- 新产品研发响应市场变化,智能家居产品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便捷生活体验。
- 精准营销与智能客服提升服务效率,分析消费者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智能聊天服务替代人工客服。
-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京东物流等企业利用大模型实现全链路降本增效。
- 原材料行业
- 资源勘探开发智能化,如 GoldSpot Discoveries 公司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勘探成功率。
- 生产流程优化节能减排,宝钢股份等企业实时监控生产状态,降低能耗与排放。
- 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回收,Recycleye 公司开发系统实现精准分类与回收利用。
(三)应用落地的体系化推动
- 企业布局大模型前开展战略需求分析,如思必驰为轨交领域打造语音平台,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 明确选型方案是关键,涵盖模型生态、部署、协同和算力推算等,企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方案,确保模型稳定运行与高效应用。
- 人工智能能力平台成为工程落地核心,初创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分别通过不同方式构建平台,实现资源优化管理,加速智能应用落地。
- 智能体应用释放大模型潜能,通过工具调用、工作流和人机交互等方式,解决大模型决策执行问题,提升输出质量,实现优势互补。
- 运维管理体系助力 AI 生产规范化,MLOps 工具和平台支持模型全流程生产,解决传统问题,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价值闭环。
- 风险管理为大模型落地保驾护航,构建风险管理链路,结合国际标准,从多维度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部分企业已开展实践。
四、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进展
(一)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
- 自身安全问题涉及传统信息安全与新挑战,如算法模型可解释性不足、框架漏洞和数据标注不规范等,导致生成内容不可信、遭受攻击和学习错误知识。
- 衍生安全问题影响广泛,对个人组织造成隐私、生命财产和伦理风险,对国家社会带来多领域风险,对全人类造成资源浪费和极端风险,如人工智能换脸诈骗、军事应用及模型训练的高碳排放。
(二)全球治理的关键阶段
- 国际层面形成治理共识,联合国等组织推动通过多项决议和报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更新治理原则,金砖国家等开展合作,全球围绕安全议题合作紧密。
- 主要经济体完善治理体系,欧盟立法治理,美国行业自律,英国促进创新,新加坡温和干预,我国展现举国体制优势,各经济体通过不同方式保障人工智能安全。
- 产业组织发挥协同优势,发布治理框架、制定标准规范、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如 NIST、中国信通院等机构积极参与,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发展。
- 企业落实自律,管理体系重视全流程管控,设立治理组织并发布伦理准则,安全技术方案向一体化、定制化发展,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和防御环节,支持个性化配置。
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展望
(一)技术升级方向
- 增强语言大模型能力仍是重点,通过提升数据和模型能力,降低成本和幻觉,强化推理能力,“慢思考” 型模型或成发展方向,后训练阶段将获更多关注。
- 多模态模型有望突破,从依赖语言大模型向原生多模态模型演变,提升图文理解和跨模态交互能力。
- 智能体将拓展应用场景,凭借强大交互和执行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为行业赋能奠定基础。
- 具身智能推动思维与行为智能融合,使智能体与物理世界交互,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
(二)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大模型演进聚焦增强通用性、提升专业稳定性与准确性、拓展多元化人机交互方式,推动人工智能在行业中更广泛深入应用。
- 赋能应用场景将深入生产流程优化核心环节,从提升基础功能向推动业务创新和集成发展转变,最终实现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变革。
(三)安全治理深化
- 安全治理需多元协同共治,完善风险识别方法论,强化风险评估与防范,加强安全技术治理,推动国际合作,以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
2024 年,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应用赋能和安全治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虽面临挑战,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变革与进步。
-
商派官方订阅号
-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