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商业的宏大版图中,零售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激烈的竞争。零售,作为商品或服务从流通领域迈向消费领域的终极环节,承载着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实现的关键使命。在这个环节里,商品与消费者直接邂逅并完成交易,消费者的抉择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中的命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汹涌浪潮,新零售概念应运而生,旨在攻克传统零售长期存在的线上线下隔阂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电商巨头迅速崛起,开辟出线上零售的崭新赛道,与变革相对缓和的线下零售形成了鲜明的双轨格局。
在中国的零售市场这片广袤天地里,线上零售堪称本土企业的坚固堡垒。从阿里的电商生态帝国,到京东的品质物流电商模式,再到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创新,以及抖音带货的流量变现新路径,本土企业构建起了一条密不透风的生态链,就连全球线上零售巨头亚马逊也只能望而却步。然而,在线下零售领域,尤其是以超市和便利店为主的业态中,本土超市却呈现出疲软之态,陷入了被美国沃尔玛旗下的山姆超市压制的困境。
例如,曾经规模位居前列的永辉超市近年来营收状况不佳,门店数量从年初的 1000 家急剧缩水至当下的 788 家;而口碑与营收俱佳的胖东来,却因门店稀少且局限于河南地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施展拳脚。
山姆超市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堪称惊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零售苍穹中闪耀。就拿前两天开业的山姆温州会员超市来说,其开业盛况空前,人山人海,据当地民众反映,顾客需排队三小时方能入内。最新数据更是彰显了山姆的强劲实力,其全球最新财季同店销售额同比上扬 7%,本年度的年度销售额有望突破 9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6556 亿元)大关。
这一连串的辉煌战绩,无疑确凿地验证了山姆模式的可行性与强大生命力。在山姆模式与中国市场环境日益契合的当下,本土商超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与深刻的自我审视:究竟是选择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加速变革?这已然成为关乎中国未来零售格局走向的关键抉择。
深入剖析山姆模式,我们会发现其核心并非仅仅局限于表面的会员制。近年来,零售市场风云变幻,诸多外资零售巨头如家乐福、麦德龙、伊藤洋华堂、乐天、TESCO 等纷纷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黯然退场。而沃尔玛却能稳居中国超市连锁百强榜榜首,一度超越华润万家、大润发和永辉超市等本土零售强手,其制胜法宝便是由传统门店向山姆门店的战略转型。
数据清晰地呈现出这一转型的剧烈变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门店自 2019 年的 420 家锐减至 2024 年初的 305 家,近三成门店无奈关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姆会员店如雨后春笋般从 2019 年的 23 家迅猛扩张至 2024 年的 52 家,付费会员数量成功突破 500 万人,营业额在本年度亦有望突破 1000 亿。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3 年沃尔玛中国全年销售超 1200 亿,其中山姆会员店贡献逾 800 亿,线上业务占比超 50%,其对沃尔玛中国的贡献超 3/4。
乍看之下,山姆的会员制在营销层面作用显著。一方面,付费会员制巧妙地堆砌出了一面 “中产之墙”,在早期有效地帮助会员塑造起与普通超市消费者截然不同的优越感,尽管随着山姆门店与会员人数的快速增长,这种优越感的效力已逐渐式微。另一方面,付费制有力地强化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消费者内心深处总是盘算着如何将 260 或 620 元的会费赚回,而答案便是大量采购商品,购买量越大,会员成本便被摊得越薄。此外,山姆的门店选址大多远离市中心,消费者在通勤时间成本上的考量也进一步增强了其购买欲,以达到摊薄成本的目的。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会员制的这两项优势后会惊觉,它们终究只是建立在强大产品力之上的锦上添花之举。
零售行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结构相对简洁的行业,并无过多复杂的花样与高深的门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模式,其核心要素归根结底都聚焦于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供应链水平直接映射出一家超市的产品质量、特色、价格以及服务等综合水平,而背靠沃尔玛这棵大树的山姆无疑是供应链领域的集大成者。在销售渠道方面,对于线下零售而言,关键在于门店数量与门店布局;对于线上零售而言,则侧重于平台用户数量与用户活跃度。
就当前的山姆而言,其供应链水平处于行业顶尖行列。尽管近半年来山姆也曾遭遇翻车事件,负面新闻时有传出,但在产品品质与价格方面相较于其他超市依旧具备显著优势。在品质上,山姆的酸牛奶严格遵循欧盟标准生产;蒙牛供给山姆的纯牛奶更是特供版,据说有饮用纯牛奶 30 年经验的消费者在品尝过山姆的蒙牛纯牛奶后才惊觉自身存在乳糖不耐受现象,足见其品质独特之处。
在价格上,由于山姆最初的定位是满足美国家庭的购物需求,因此商品量极为庞大,经计算后其单价相较于其他超市颇具性价比。
相比之下,本土的胖东来无论是在供应端还是渠道端都难以与山姆相抗衡,核心原因在于胖东来的门店数量过少,无法像山姆那样通过大规模的门店布局将供应端的成本有效摊薄,从而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
山姆在中国商超领域展势头迅猛且潜力巨大。
在最新财报会议上,沃尔玛首席财务官 John David Rainey 补充提及,上季度在中国市场山姆店的会员收入伴随会员数量的增加而实现了 30%以上的显著增长,且这一增长势头仍在持续蔓延。这种恐怖的增长速度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相比也毫不逊色,充分表明山姆目前仍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甚至可以说尚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无垠。
从渠道端来看,山姆正呈现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时跃进的扩张态势。在线上端,沃尔玛公司曾作为京东的大股东,对中国的线上零售模式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与专业的运营经验。其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介绍,当前沃尔玛中国约半数销售额源自数字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 350 个山姆店分销点网络(前置仓),这些前置仓能够为会员提供一小时送货上门服务,极大地拓宽了传统山姆店的服务半径,堪称山姆在前置仓业务(即时零售)领域本土化运营的成功典范,也是其对中国零售市场的突出贡献的有力彰显。
在线下端,山姆门店目前主要布局于一、二线城市,但在其宏伟的未来发展蓝图中,新开和筹开的门店即将开启 “下沉” 之旅,加速扩张的步伐将迈向诸多地级市以及中西部城市。据沃尔玛官方消息,未来数年,山姆计划每年新开 6 – 7 家新店。按照单店年销售 20 亿元的预估计算,其每年销售将新增超 100 亿元。
从沃尔玛招聘资讯可知,除近期盛大开业的温州山姆会员店外,全国尚有 4 家山姆会员店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分别是泉州晋江山姆会员商店、嘉兴山姆会员商店、合肥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武汉江岸山姆会员商店。
公开报道显示,山姆中国全国签约但尚未进入建设阶段的储备项目数量颇为可观,诸如济南、郑州、西安、石家庄、北京、青岛、武汉、温州、广州、深圳、佛山、无锡、天津、合肥等城市皆在其列。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当属山姆在河南郑州的落地项目。虽然胖东来并未在郑州开设门店,但河南作为胖东来的大本营,未来山姆与胖东来在郑州的龙虎斗必将成为明年零售圈的最大看点之一,这场较量将不仅仅是两家商超之间的竞争,更可能成为本土与外资零售模式在中国市场深度博弈的一个缩影。
尽管山姆在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土商超就毫无机会可言。事实上,像山姆这样的美国企业,其商品的上限相较于本土商超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其主要优势在于下限较高,这得益于其严格的品控体系。然而,近半年来山姆的翻车频率显著升高,负面消息不时见诸网络,而同样备受媒体关注的胖东来在这方面则表现得相对较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快速扩张进程中的山姆并非无懈可击,其发展脚步略显虚浮。
在商业的广阔舞台上,众多商业大佬无论是来自科技领域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对零售生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零售最贴近商业的本质核心,对于这些大佬而言,涉足超市零售领域既是一种充满挑战的冒险,也是一种能够带来成就感的享受。
例如,阿里积极布局零售业务,推出盒马鲜生,收购高鑫零售股份,斥资 53.7 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百货,并对苏宁、三江购物、百联等线下实体商店进行投资;腾讯也不甘示弱,入股永辉、步步高超市、家乐福、海澜之家等;京东则一边推出七鲜对标盒马,一边雄心勃勃地制定百万便利店计划,立志开设 100 万家京东便利店。然而,在中国零售业中,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能够整合各方资源的集大成者。腾讯、阿里、拼多多等巨头之间难以达成同仇敌忾的合作共识,央企华润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闭塞性。
当前,中国的头部零售业迫切需要一位具备大毅力、大格局的领导者出现。这位领导者需要有能力整合供应链资源,与沃尔玛旗下的山姆在供应链层面展开激烈的掰手腕较量;同时,借助良好的电商基因以及布局合理全面的线下门店,在销售渠道端对山姆形成围剿之势。这无疑是一场需要大刀阔斧进行的变革,既要求头部资本们摒弃分歧,达成资源倾斜的共识,又需要掌门人具备长远眼光,敢于舍弃短期利益,从根源上解决品控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且需要长期坚守阵地,逐步挽救消费者对本土零售的信任危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彻底颠覆中国零售业现有的旧格局。然而,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是否会有这样一位零售界的雄主横空出世呢?
对此,我们心中难免既充满悲观情绪,又怀揣着一丝微弱的期待。毕竟,中国零售市场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本土商超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逆袭,山姆是否会继续保持其强劲的扩张势头,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与市场的裁决。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关乎中国零售格局的商超大战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商业的发展进程,成为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商派官方订阅号
-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品牌云店新零售商城 品牌连锁O2O新零售商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