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全球化的历程与驱动因素
(一)发展历程
中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产品出海、资本与服务出海、产能出海。早期,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开启 “中国造、海外卖” 模式,如尚德、天合光能等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海外上市,奠定国际合作基础。2013 年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工程总承包等方式,推动新能源项目在海外落地,实现资本与服务出海。2019 年起,企业开启产能出海征程,在海外投资建厂,输出产能并构建当地供应链,提升全球竞争力。
(二)驱动因素
- 需求领航
全球 151 个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新能源需求增长。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30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大幅提升,成为能源结构主体。2020 – 2023 年新能源领域吸引大量投资,光伏、风能等项目成为热点,中国新能源企业迎来出海机遇。 - 产能内卷
国内新能源行业产能扩张迅速,部分领域产能利用率低,市场供需失衡。同时,国内补贴政策收紧,企业利润受压缩,促使企业寻求海外市场,输出产能,缓解竞争压力,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 贸易壁垒
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出台本地化要求和贸易保护政策。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欧盟加强 “绿色贸易壁垒”,沙特提高本土化要求。中国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通过在海外建厂等方式,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 先发优势
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具备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能力。政府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先发优势,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市场洞察:六大区域的机遇与挑战
(一)东南亚市场
- 机遇
经济增速快,能源需求上升,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紧密,中国 EPC 和投资占主导,推动产业布局。如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新能源项目资产投资和承包工程金额可观,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 挑战
区域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影响东南亚转口贸易地位,增加企业战略调整压力。政策地区性差异大,地方政府自治权影响项目执行和收益稳定性。
(二)中东市场
- 机遇
可再生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大,各国制定宏伟目标。能源转型加速,低电价催生新产业,如绿氢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国与中东经贸关系紧密,双边合作升级,中东资金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市场。如阳光电源等企业在中东布局储能项目。 - 挑战
业主对企业资质和业绩要求严格,本地化要求高。供应链复杂,商业风险增加,中国企业需建立当地资源网络,采用合资建厂等模式应对。
(三)中亚市场
- 机遇
能源结构转型需求迫切,老旧设备更新带来市场机会。风光资源丰富,中国企业可通过资源互换获取项目并保障原材料供应。中东企业在中亚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合作机会,中国企业可借此拓展市场。如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合作历史悠久,为新能源合作奠定基础。 - 挑战
部分国家新能源资源开发面临特殊环境挑战,需开发适应技术。
(四)东欧市场
- 机遇
经济活跃,电力需求增长超欧洲平均水平,能源缺口大。积极向欧盟靠拢,可再生能源发展获政策支持,投资回报稳定。电力体制变革为中国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机会。如塞尔维亚出台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 挑战
需关注欧盟相关法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满足要求。
(五)拉美市场
- 机遇
新能源市场崛起,长期投资前景好。巴西等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显著,拉美地区投资回报率高。各国出台个性化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如智利的 PMGD 计划。本地化要求推动产能出海,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入局策略。 - 挑战
部分国家补贴政策波动,短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企业收益和市场信心。
(六)欧美市场
- 机遇
市场规模大、盈利空间好,是新能源重点市场。在新兴能源应用领域有广阔前景,如碳捕捉、氢能等。尽管存在贸易壁垒,但中国企业仍可通过本土化布局等方式进入市场。如美国计划新增大量新能源项目,为企业提供合作机会。 - 挑战
贸易保护政策严格,中国企业面临政策风险,需应对本土化要求和市场竞争压力。
三、企业战略:应对全球化的关键举措
(一)合作共赢
- 跨界合作
新能源企业应与电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科技类企业、软件公司、基金等跨界参与者合作,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竞争力。例如,各类基金在国际新能源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可与之合作获取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 - 项目联合体
海外项目中联合体模式兴起,中国企业应专注核心竞争力,与当地伙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项目成功率,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产业生态圈
企业间应建立竞合关系,促进知识和技术交流,减少无序竞争。多方参与者共同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探索
- 挖掘蓝海区域
关注美国户用储能、欧洲海上风电、中东分布式新能源等潜力市场,以及新能源主产业链上下游细分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避免过度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 创新业务模式
从设备供应商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满足项目业主多元化需求,如在欠发达国家帮助进行能源规划,创造新市场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三)精益管理
- 属地化运营
优化供应链管理,应对海外供应链复杂性和稳定性问题。熟悉当地政策法规,注重人才培训和引进,克服文化差异和地缘政治挑战,确保项目盈利。 - 管控模式优化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管控模式,平衡市场价值、风控价值和协同价值,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 - 人才团队建设
建立前瞻动态的属地化人才机制,明确人才需求,吸引和甄选合适人才,部署在合适岗位,发展人员潜能,建立国际化人才体系,提高海外团队竞争力。
(四)闭环发展
- 四个阶段
企业国际化发展包括国内产业发展、国外产品输出、国外产能输出、技术品牌合作四个阶段,形成螺旋上升态势,实现持续增长和品牌全球影响力提升。 - 反哺国内
海外技术与品牌积累应反哺国内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国际化发展。
四、普华永道的支持服务
(一)明察局势
- 行业与市场分析
深入研究全球新能源行业趋势,洞察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为企业制定清晰战略和业务策略提供依据。 - 规则与标准解读
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目标市场规则、监管要求和行业标准,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 项目与自身评估
细致调查项目情况,客观评估企业自身能力,明确竞争优势和短板,助力企业扬长避短。
(二)细谋规划
- 战略层面
协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优先级,制定进入策略和业务组合,设计本土化商业模式,整合国内外优势,控制风险。 - 战术层面
助力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布局,包括生产模式选择、供应链整合、销售渠道拓展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 战法层面
帮助企业构建国际化投资和运营体系,设计管理架构和流程,提升海外经营韧性,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和稳定发展。
五、前景展望与风险警示
(一)前景展望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未来有望继续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增长。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企业在国际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二)风险警示
- 市场波动风险
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可能导致新能源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收益和发展战略。 - 贸易保护风险
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可能持续加强,增加企业海外市场拓展难度和成本,对企业国际化进程构成威胁。 - 技术创新风险
新能源行业技术迭代迅速,企业若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可能面临市场淘汰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
部分地区地缘政治不稳定,可能影响企业海外投资和项目运营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需把握趋势,合理应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
商派官方订阅号
-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