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零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到零售空间的重塑,再到体验设计的创新,整个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Hassell 发布的《零售业的未来研究报告 》深入剖析了这些变化,为我们揭示了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零售业变革的时代背景
科技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共同构成了零售业变革的驱动力。数字时代的到来,让在线购物变得便捷高效,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传统百货商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面临挑战。中国百货商店在 2023 年有 21 家关闭,2024 年初又有 10 家宣布闭店计划。
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经济不稳定,东南亚地区消费者支出缩减,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依然稳定,如食品、个人护理和保健产品等。普华永道调查显示,2024 年杂货成为消费者首要支出项目,65% 的受访者预计会增加支出,健康和美容产品占比 54%。同时,消费者对独特体验的追求愈发强烈,愿意为旅游、美食等体验性消费买单,即便经济形势不明朗,东南亚地区旅游支出仍预计以每年约 7% 的增速攀升。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社交商务平台成为发掘新品和潮流趋势的重要渠道,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美国 40% 的 Z 世代至少在 TikTok Shop 上有过一次购物经历,而 X 世代这一比例仅为 14%。
二、未来消费者的多元画像
(一)银发消费的崛起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 25 年内,全球 60 岁及以上人口预计翻倍,超过 20 亿。老年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改善,使其消费能力增强。贝恩公司研究表明,老年消费者在旅游等体验性消费上投入更多,在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约有 42% 的富裕老年消费者计划增加娱乐支出,远超欧洲的 7%。
(二)精明中产的消费选择
发达经济体中的中等收入家庭虽面临生活成本攀升的压力,但仍愿意为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这种趋势体现在旅游、餐饮、日常杂货等多个领域。巴克莱银行数据显示,英国娱乐与旅游方面的支出持续上升。至 2030 年,全球中产阶层中将有三分之二的人来自亚洲,他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将对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
(三)Z 世代的消费力量
Z 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在东南亚与中东地区,至 2030 年,这些地区 75% 的消费者将处于 15 至 34 岁的年龄段。Z 世代乐观且消费力强,对奢侈消费的欲望强烈,更偏爱高端品牌和零售商。亚太地区较高的 GDP 增长率,也使得 Z 世代成为企业极具吸引力的目标市场。
三、消费新偏好引领零售新潮流
(一)独立咖啡馆的蓬勃发展
独立咖啡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在中国上海,独立咖啡馆已占据咖啡馆总数的 61%,东南亚地区 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44 亿美元,伦敦过去十年间独立咖啡馆数量激增 700%。消费者喜爱独立咖啡馆,不仅是因为对西式饮品的偏好,还因为其能营造社区氛围、提供第三办公空间、举办活动聚会等,满足了人们社交和休闲的需求。
(二)品牌与餐饮的跨界融合
时尚与餐饮的结合成为零售业的新趋势,奢侈品牌纷纷将餐饮体验融入旗舰店。路易威登在曼谷的 LV The Place Bangkok 项目,将零售、艺术与美食完美融合;拉尔夫・劳伦拓展拉尔夫咖啡概念,蔻驰进军餐饮业。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还加强了品牌与顾客的互动,开发了新的收入来源。
(三)快闪店的独特魅力
快闪店和快闪画廊以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的特点,为品牌提供了实验、限量发售及直面消费者的机会。在泰国,PUMA 推出的快闪店让访客沉浸在露台时尚之旅中;在中国,Michael Kors 与 Ellesse 携手打造的快闪店,通过游戏化互动与网红营销,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反响,为品牌在新市场中脱颖而出提供了助力。
(四)街头零售的复兴
中国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商业街凭借开放布局和热烈氛围,成为休闲活动的热门选择。以往驱动顾客踏入商场的服装购买行为占比急剧下滑,从高达 67% 降至 2023 年的 21.6%。小巧的街道零售空间能营造沉浸式、社区化环境,满足消费者将购物视为社交体验的需求。
四、塑造零售业未来的设计策略
(一)鲜明的街道印象
现代零售商注重店面与行人的互动,精心设计的店面能吸引行人驻足。在选择零售类型和位置时,交通网络和目标人口统计信息至关重要。日本表参道原宿东急广场凭借独特的不规则外形和大胆设计,吸引过往行人,成为提升城市体验的文化地标。其屋顶露台绿意盎然,玻璃幕墙映射街道活力,内部空间灵活多变,可举办多种活动。
(二)沉浸式视觉叙事
企业将视觉叙事作为主要营销手段,打造展览式空间,以类似艺术展的方式展示产品和场景,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中国武汉 K11 艺术购物中心将老百货商店转变为 “艺术购物中心”,采用垂直布局,融入艺术装置和主题空间,如黄色场馆和蓝色科技室,还设有快闪店和季节性主题区域,为顾客带来难忘的购物冒险之旅。
(三)亲生物理念的融入
融入植物和其他有生命物种的空间能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成都麓湖 CPI 岛将零售空间与公园环境融合,东京的麻布台新城在建筑曲面上覆盖绿植,中国上海吉宝静安中心通过亲生物设计,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其绿色景观和露台为社交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四)室内外融合设计
消费者追求能滋养心灵的购物体验,社区商业兴起,强调共享体验和场所归属感。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为人们带来惊喜和探索乐趣。曼谷 theCOMMONS 生活方式中心,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超过 30% 的空间为过渡区,模糊了室内外界限,提供了宁静的避风港和多功能活动空间,让访客能轻松切换室内外活动。
(五)互联的公共空间
零售空间需融入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发商通过增加公共区域比例和融合多样化零售业态,增进与周边社区的亲近感。中国上海天空万科广场将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融为一体,通过主题景观和露台设计,营造动感且温馨的氛围,增强了社区归属感,使购物与休闲的界限模糊。
(六)彰显在地特色
消费者在追求新奇体验的同时,渴望与过去建立联系。设计师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营造既怀旧又真实的氛围。中国上海永源路商业及办公改造项目,位于静安寺现代生活中心与五原路历史街巷之间,通过打开封闭空间、重新设计外观、选用合适材料等方式,使建筑融入当地社区,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
在未来零售业的发展中,体验设计将贯穿各个环节。从消费者踏入零售空间的那一刻起,无论是鲜明的街道印象、沉浸式的购物环境,还是亲生物设计带来的舒适感受,都将为消费者打造独特的购物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认同感。
零售业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技术的创新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都将持续推动零售业的变革。零售商和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把握市场趋势,运用创新的设计策略和体验设计方法,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零售空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零售业将不断转型升级,与新兴的消费模式和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塑造零售业的崭新未来。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2024 年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财报解读:阿里财报、腾讯财报、京东财报、美团财报、拼多多财报、小米集团财报
- 【深度报告】2025中国生鲜电商图鉴:有人年入230亿,有人卖菜3年就凉凉···
- 2025小红书实战攻略:从规则解析到爆款打造的完整指南
- 2024年中国家电市场全域零售白皮书深度解读:新趋势、新机遇、新未来
- 天猫优品等品牌破局!中国家电市场全域零售藏着哪些惊人秘密?
- 2025中国零售分销体系白皮书深度解读:共筑零供新生态,开创零售新篇章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首店经济白皮书》深度解读:布局海外首店,企业全球化扩张的法律合规实践路径
- 2024—2025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破局、实践与未来展望——从政策到技术,解码企业转型路径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全渠道一盘货OMS方案 全渠道一盘货库存管理与共享/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履约